昨天在探讨美国工程能力下降的时候,似乎是灵光乍现,发现了美国制造业空心化的核心逻辑。这个逻辑跟绝大多数网友们,对美国制造业对外转移有个根本的不同。今天我就把布雷顿森林体系后,为什么美国制造业会衰退?此后,只要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,又会加速美国制造业的衰退,这背后又存在什么复杂的联系?
1970年之前,为什么美国没有对外转移制造业?网友们对美国制造业的起因有哪些误解?
在说清楚这个问题之前,我们先来说一下大家对美国制造业对外转移的一些误读。
在大家的印象中,美国之所以对外转移制造业,最大的原因是美国掌控了科技制高点后,将那些个不怎么赚钱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日本,自己则向产业链更高一级进发。之后,美国则依托世界贸易体系,掌控了全球分工体系,让自己始终站在产业链的金字塔尖。如此一来,美国就可以付出很少的劳动,拿走绝大部分的行业利润。
而且上世纪美国的制造业对外转移,还给外界创造了一个印象。那就是跟着美国混,可以成为富有的国家。于是越来越多的国家背叛苏联阵营,转而加入了美国阵营。美国用这种办法在一定程度上赢得了冷战。
如果以上解释成立的话,我想要提出的问题是,为什么1971年之前,这种产业转移没有发生?为什么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,这种转移才发生了呢?
数据上看,1945年二战结束的时候,全球主要工业国基本被战争摧毁,相对于美国持续扩大不同,投降的法国和完成战略转移的苏联,保留了相对完整的工业基础。英国因为早就发生了工业衰退,战后英国的工业占比,实际上并不高。当时美国工业产值,占全球的比重超过50%。
随着战争结束,全球重新进入和平时期,美国的工业占比逐渐下降,到1970年,这个比例逐渐下降到了40%。但是这种下降,并非是制造业对外转移的结果,而是因为其他国家的发展带来的相对下降。
佐证我这个观点的数据是二战之前的工业占比数据,美国在1930年工业占世界的比重约为40%。也就是说,美国二战后占全球工业比重的上升,主要原因是没有受到战火的波及。如果没有战火,真实的数字应该是40%,而且这一数字一直保持到了1970年。
另外一个数据是,1970年之前的十年,美国每年都会有几十亿美元的贸易顺差。那可是半个多世纪以前,虽然只有几十亿美元的顺差,但是当时的购买力,几乎相当于今天的一百倍以上,造一条核动力航母才四五亿美元。说白了,当时美元虽然已经是世界货币了,大家也认可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。但是美国依然是个制造业立国的大国,每年大量的贸易顺差,本身就是最好的说明。
在1970年之前,美国之所以没有发生所谓制造业对外转移的情况,根本的原因,是美元-黄金挂钩的金汇兑本位货币体系,是一个全球经济的稳定器。任何一个国家,只要长期贸易逆差,那么黄金储备必然会耗尽。一旦黄金储备耗尽,接下来,就是货币体系崩溃。因此,贸易逆差就是在消耗自身的货币信用。因此,任何强国都不会允许贸易逆差的发生。所以即便是当时的美国,依然以保持贸易顺差为主要经济目标。
如果美国为了对抗苏联,邀买小国之心,把制造业都转移给这些国家,自己变成一个贸易逆差国。按照35美元/盎司的黄金价格,美国全部黄金储备的价值,才不过110亿美元。真的这么做,用不了几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就会消耗一空,美国几代人建立起来的美元信用也会毁于一旦。所以,所谓制造业对外转移联合世界对抗苏联的说法,是靠不住的。有实力美国不自己来,还要依靠一堆心不齐,没什么实力的小国?明显说不过去
本质上,当时的金汇兑本位制度,间接决定了美国必须做一个贸易顺差国,才能保持强大。
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,美国选择牺牲制造业保住美元霸权,这才导致了美国制造业的衰退。与其说美国制造业是在对外转移,倒不如说美元违约给美国经济造成了致命伤。
制造业空心化从来不是人为推动的结果,而是市场经济自然选择的结果。所以在我看来,美国对外转移制造业这一说法并不存在,正确的说法应该是,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,美国因为信用违约,选择了牺牲制造业而保住了美元的货币地位。制造业的衰退,是美元违约的后果。
这个话说来有点绕,我们接下来稍微展开一下。大家就明白什么逻辑了。
大家都知道,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,美元迅速贬值。对一个制造业大国而言,本币贬值的优缺点是很明显的。比如之后美国出口快速上升,制造业在这一波美元贬值中又得到了一个短暂的发展期。
但是这个增长很快就被进口增加导致的制造业成本上升而取代。制造业大国的最显著特点就是需要大量进口大宗商品,原材料来维持生产。美元在短时间内大幅度贬值,导致美国进口成本大增,越来越多的美国制造业工厂因此陷入绝境。
布雷顿森林体系虽然解体了,但是新的世界货币体系尚未构建完成。事实上,大家内心深处依然将黄金当作是货币的稳定之锚。如果美国经济按照美元持续贬值发展下去,则意味着美国经济在这场美元违约后,逐渐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。事实上,美国经济也确实在整个七十年代,陷入了无序且不可控的衰退中。
怎么来稳定美国的衰退,成了美国统治精英最头疼的话题。
说明一下,大家以为的石油美元,是1975年确立的。但是石油美元的确立,并没有遏制美国衰退,恰恰相反,石油美元反而促成了美元的升值,加速了美国的衰退。
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80年代,美国已经爆发了非常严重的通货膨胀,为了遏制通胀,美国的利率飙升到了20%,但是依然没有缓解的迹象。
这就是为什么,后来美国要逼迫日本和欧洲几个国家签署《广场协议》的深层原因。说白了,通过美元贬值,其他货币升值的方式,让美国的制造业重新恢复竞争力,是当时广场协议的主要目的。这一时期,美国事实上依然想要依靠恢复出口,来遏制不断衰退的趋势。
但在处理这场危机的时候,美元失去了黄金束缚,同时依然保持世界货币地位的美元,衍生出了一种超能力,就是今天我们经常谈到的金融收割。1980年美元加息本来是为了遏制通胀,但是却让当时欣欣向荣,又依赖美国投资的南美经济崩溃了。于是美国趁机收割了南美,并创造了一个至今依然恶毒至极的侮辱性词汇:中等收入陷阱。
本来南美很多国家能够跨过中等收入国家的,若非美国的金融收割,南美有很多都是发达国家了。结果美国一顿操作让南美那么好的经济势头下去了,转过头去,还发明了一个词汇对其进行总结。对南美国家而言,美国这叫做杀人诛心!
广场协议和收割南美,客观上说,都没有解决美国经济衰退的问题。真正让美国经济再次腾飞的,是接下来的互联网革命,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,才是美国经济走出泥潭的关键。
小总结一下,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,美国为了保住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,选择了石油美元这一工具。但是石油美元虽然暂时保住了美元货币地位,并没有遏制美国的经济衰退。在处理危机的过程中,失去黄金束缚的美元意外开启了金融收割属性,这才让美国具备了不依赖制造业创造财富,而通过收割世界成为了可能。信息技术革命让美国经济走出泥潭后,美国就开始以金融立国的方式,取代制造业立国的发展模式。
随后美国开始频繁使用金融镰刀,先后对东南亚,日本,欧洲进行金融收割。美国赚的盆满钵满的同时,也带来了一个后果,就是制造业空心化越来越严重。为了让美元的镰刀越来越锋利,美国就必须从贸易顺差国变成贸易逆差国,让美元流出去。只有大规模美元在其他经济体中流动,美国的金融镰刀才能越来越锋利。从美国的视角看,他们是非常享受这个过程的。
说白了,美国为了保住世界货币地位,选择了牺牲制造业,这才是美国制造业空心化的根源。我为什么说这对美国经济而言是个致命伤呢?说白了,制造业是农林矿业之外,唯一创造财富的产业,服务业再发达,不过是对第一第二产业创造的财富的再分配。
一旦制造业空心化越来越严重,美国创造财富的能力事实上是逐渐丧失的。一次次金融收割让世界对美国的金融企图逐渐构筑起防火墙之后,一旦金融收割失败,自己又没有制造业,同时再遭遇科技红利耗尽的情况。美国就只能依赖借债度日了。今天美国的状况,就属于这种情况,没有了科技红利的收益,美元镰刀也不再锋利,同时制造业基本消失。大家说,牺牲制造业选择金融立国,对美国经济不就是致命伤吗?
特朗普确实看到了美国经济的致命伤,所以才会提出制造业回流的计划。但是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,又为什么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呢?
美国的国土和人口基本盘确定之前,关税确实可以曾经美国制造业的发展。但是现代美国每一次挥舞关税大棒,换来的都是制造业衰退的加速!
美国之所以迷信关税救经济,一个很大的原因是,在美国从殖民地向世界大国发展的过程中,高关税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。高关税促进经济发展,对美国来说可以用“祖宗成法”来形容。
最初的美国,只有东部十三州,人口只有几百万人。为了保护美国制造业,美国以高关税的形式,让欧洲的制造业产品无法进入美国市场。
美国建国之初,人口少,国土小。高关税叠加吸纳欧洲移民,同时对外开疆拓土。美国的市场是在逐渐扩大的,这也就意味着,美国即便高关税,但是越来越大的市场需求,依然可以让工业规模持续扩大。
从美国建国到一战前期,美国人口超过一个亿,工业规模世界第一。这个过程中,人口规模一百年间扩大了几十倍,吸纳了数千万欧洲移民,同时国土面积也扩充了好几倍。持续不断扩充内部市场,是美国高关税之下,依然可以让工业持续进步的关键。
但是当一战后美国人口和国土不再扩张后,美国又用高关税这一招对本国市场进行保护的时候,发现贸易保护政策不但不灵了,而且引发了非常严重的大衰退。说白了,贸易保护主义本质上对产能过剩的破坏作用非常大。
事实上,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,美国也进行过贸易保护主义的尝试。这一次跟一战之后的关税壁垒一个结果,也造成了制造业的加速衰退。
1971年,尼克松在宣布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,马上宣布对美国进口的所有商品加10%的关税。1985年对日本产品的所谓“301调查”,以及对日本半导体,电脑,电视100%的关税。其实都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具体表现。
美国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贸易保护主义,事实上导致了美国的相关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严重下滑。80后如果仔细留意就会发现,美国品牌在电视上几乎没什么叫得上的品牌。后来,就连电脑,汽车等产业也开始逐渐落幕。
贸易保护主义,固然可以短期让美国的相关产业活下来,但是一个长期生存在保护主义之下的行业,迟早要面临残酷的市场竞争。一旦保护政策消失,这些行业会迅速倒闭。
数据上看,1971年之后,美国制造业就开始了迅速衰退的过程,从占世界制造业40%的最高点,一路下滑到了1985年的28%。到2018年,特朗普第一次发动贸易战的时候,已经下降到了11.5%。
大家是不是觉得,特朗普在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的问题上那么用力,美国制造业占比上升了呢?事实上,到今天,美国制造业占全球制造业的比重,已经下降到了9.7%。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虽然被拜登政府继承下来了,但是造成的结果却是在加快美国制造业的衰退。
严格意义上说,美国的制造业正在消失。很多网友会看到,美国在跟其他国家进行贸易谈判的时候,要求其他国家多进口美国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农产品,石油天然气。网友们戏称,美国已经从一个工业大国,变成了粮食和能源等原材料出口国。现在如果把美国的美元霸权地位给拿掉,美国就是个大号的俄罗斯,或者说是一个大号的,拥有核武器的沙特。
小结:目前为止,这个世界上真正完成工业化的国家一共只有九个,分别是中美英法德日本意大利俄罗斯以及韩国。现在来看,英美俄罗斯都在衰退。目前工业规模还在扩大的唯有中国。
还是上面的观点,制造业是一个国家财富创造的基础产业。当遭遇科技红利耗尽,经济滞胀后。全球倾向于贸易保护,就像是遭遇到了荒年,谁能度过饥荒,谁才能在灾难中活下来。中国作为制造业强国,可以依托制造业维持基本盘,而逐渐失去制造业的美国,则只能依靠发债来度过饥荒。
当美国制造业持续衰退,人工智能革命又不知道何时才能创造足够的就业和利润,加之金融镰刀已经不再锋利。我真的看不出,接下来,美国在和中国的竞争中,还能依靠什么维持。在我看来,用不了多久,最多十年,中美的攻防地位就会发生根本的变化,一旦中国逆转战略防守态势之后,留给美国霸权的时间就不多了。
新宝优配-配资网官网网站-配资公司官网首页-啥叫股票配资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